创新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万里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纪实

作者: 时间:2024-01-29 点击数:

——浙江万里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0-06-04作者:李肖钢 楼百均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浙江万里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被列为2019年度国家级别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是浙江万里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自2009年被列为国家特色专业之后,又一次被列为国家级别专业。这也是浙江万里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十三五”期间继获得“省优势专业”建设点、“市品牌专业”建设点之后,在专业建设平台上的又一大突破,也实现了“十三五”期间国家、省、市三级政府部门专业认定的大满贯。

浙江万里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些专业平台,主要优势和特色是,一直以来坚持贯彻落实国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重要政策和指导意见,以服务区域物流产业发展需求,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创新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在深入研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构成要素与逻辑基础上,经过近10年的方案论证、理论构建和改革实践,探索出了“M+1+N”(多个专业加一个协会加多个企业)产教融合新模式,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与宁波市国际联运协会共建了国际航运物流产业学院,开展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解决了现阶段主流的“1+1”或“1+N”(一个专业加一个企业或多个独立企业)产教融合模式存在的单一专业人才供给与多岗位人才需求不匹配,单一企业教学资源不充足,人才培养不系统,培养规模小,可持续性差以及学校热、企业冷、学生淡等教学和育人过程中的问题,走出了一条满足港航物流业“多岗位的专业需求、高素质的能力需求、长时间的稳定需求”等一揽子需求的跨专业产教融合成功路径。

校协合作

共建产业学院跨专业特色班

基于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浙江万里学院与宁波市国际联运协会共建国际航运物流产业学院。产业学院由“政校协企”共同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主管部门领导任组长、协会及高校相关领导组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产业学院设立“双院长”制,分别由学校二级学院院长和协会会长担任院长,共同规划产业学院建设,共同组织、协调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活动。

产业学院下设国际航运跨专业特色班,面向物流工程研究生,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与经济、英语等专业的大三学生进行校内二次招生,针对宁波港航物流业发展需要进行跨专业人才培养。

校协合作产业学院模式,提高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规模性和系统性,实现培养规模提高2—4倍、参与专业数增加4—5个,满足了行业企业通过联合培养一个班就能实现“多岗位的专业需求”。

四段递进

共创校企无缝对接培养模式

从理论到实践,从校园到企业,以推进生产性知识和学科性知识融合为目的,以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无缝对接为导向,国际航运物流产业学院创新了“5221”四段递进式(即“5学期专业理论学习+2个月专业实务培训+2个星期学徒制实训+近1年企业岗位实习”)、供需逐步适应、4年全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专业委员会共同设立了“专业核心课程群、实务培训课程群、顶岗实训课程、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课程”四层次课程体系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开设了8门港航物流的核心理论课,两门企业实际操作软件为基础的实验课,3门涉及企业运营、商务、营销等生产性知识以及行业文化和职业素养等内容的共20讲实务培训课,一门以学徒制形式的轮岗实训课,一门基于长期岗位实习和项目研究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课。

四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校企对接的紧密性、学生就业的适应性、职业生涯的发展性,使学生一年以上的留职率达到60%,两年以上的留职率达到40%,远超企业社招的留职率,实现了企业员工招聘“长时间的稳定需求”。

四位一体

共推“产学研用”结合教育体系

根据四阶段培养模式、四层次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特点,以及学生对学科性知识与生产性知识的学习和接受过程特点,产业学院推行了学习、生产、研究、应用相融合的四位一体教育方式。

第一阶段,开展核心课程的“三明治”教学改革,实行以学科性知识的学校课堂研究性教学为主,生产性知识的企业现场见习为辅的学习和生产相融合的教育方式;第二阶段,开展由企业导师主讲的专业实务培训,实行学科性知识和生产性知识结合的讲座式培训,及生产性知识与企业现场实践教学并重的学习和生产相融合的教育方式;第三阶段,开展进企业分岗位学徒制培训,通过举办协会下属企业面向跨专业特色班实习招聘会的形式,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工作偏好,以双向选择的方式,分配学生到不同企业的实习岗位,实行以生产性知识为主的师傅带徒弟形式的企业顶岗实习教育方式;第四阶段,开展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将学科性知识和生产性知识结合的岗位实习、项目研究、毕业论文写作等并重,实行学习、研究、应用相融合的教育方式。

四位一体、“产学研用”融合的教育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学生的工作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势明显提升,实现了企业对学生的“高素质的能力需求”。

四元协同

共投理论实验实训教学资源

产业学院形成了高校、政府部门、协会、企业四元分工合作和协同共投共建产业学院教学资源的局面,保障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有序、高效开展。协会负责开发组织实践基地,开设实务培训课程,选择优质的实务培训师资等实践教学资源;企业负责提供实习岗位、实践项目、实践指导教师、前沿的生产性知识与技术、学生的实习实践经费等实践教学资源;高校组织优秀的学生资源,提供教学场所和设施等教学资源;校协(企)共建实验室,共投产业学院的运营管理资金的教学资源;争取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性政策和专项资助资金。

四元协同,共投共建教学资源,使产业学院建成30个企业实习实训基地,每个基地同时能够容纳1—10名学生,确保全部学生最后1年能够顶岗带薪实习,每年学生实习经费近100万元,2019年一个实习基地被评为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1+1+N”形式组建了一支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即以1个企业挖掘至少一名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的理论授课教师和若干名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以“2+1+N”形式组建了一支专业模块课程“双师型”教学团队,即一门核心课程两名专业教师,至少一名企业理论授课教师,若干名企业现场实践教师,组建了一支由协会领导、企业管理层、业务骨干构成的近60名高素质企业兼职教师队伍。校协企共建了“国际航运物流”实验室,合作企业投入了价值30万元的行业通用办公业务软件系统;与中邮速递宁波分公司共建了仓储分拣仿真模拟实验室,获得“十三五”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立项。校协共同评比并共投优秀教师和优秀学员的奖励经费。学院成功争取到行业主管部门针对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专项支持经费。

四方共赢

共筑产教深度融合长效机制

产业学院以“专业办学影响力、学生就业竞争力、协会服务品牌力、企业招聘成功率”融合提升为出发点,共筑“校、生、协、企”四方共赢的产教深度融合长效机制。

以学校和协会合作为纽带,产业学院形成多元化企业池、跨专业学生池,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提供了要素保障,为合作企业的招聘以及班级学生的实习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以创新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保障,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衔接,实现学科性知识和生产性知识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升产业学院的学生吸引力;以系统的人才培养制度、规范的实习实训制度、举办专场招聘会为保障,确保企业人才培养的话语权、招聘的优先权,实现招聘人员的多元性、适合性和稳定性,提升企业一揽子人才招聘的成功率,最终实现“校、生、协、企”四方目标融合体系,提升企业参与动力和学生参与积极性,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

产业学院跨专业特色班人才培养受到了学生和企业充分认可和积极响应,每届有超过5个专业60名学生以及20多家企业报名参加。

(浙江万里学院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物流系主任 李肖钢 浙江万里学院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院长 楼百均)

作者:李肖钢 楼百均

《中国教育报》2020年06月04日第8版 版名:理论周刊·思想前沿



版权所有 bevictor伟德国际1946官网-始于英国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