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的食物
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有咸
年年岁岁,今儿又腊八。常言道:“腊八要喝粥”,在这一天,喝一碗腊八粥,是对这个节日必不可少的仪式感,一年辛劳奔忙,都在热粥里得到抚慰。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有着许多独特的故事。对中国人来说,腊八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如此重要的传统节日,你可知它是怎么来的?为何选定在十二月初八这天?还有哪些节日习俗?今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腊八背后的人文故事,探寻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一、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为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日,又称“法宝节”“佛成道节”等。在中国古代,“腊”本是种祭礼,在商代,每年都举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以求五谷丰登、平安吉祥。秦汉时期,腊月八日被定为腊祭之日,直到南北朝时,“腊八节”才逐步被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节日,佛教传入后,与传说中释迦牟尼的成道日合二为一,腊八节借此扩大了其在官方和民间社会的影响,得以最终形成,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腊八粥
腊八粥是腊八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人们会在这一天熬制五谷杂粮粥,寓意着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庭和睦。各地的腊八粥配方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红楼梦》中说:“世上的人都熬腊八粥。”沈从文先生给了一种很“甜”的说法。他写到,提到腊八粥,无论是小孩子,还是嘴巴上长出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口上立时会生一种甜甜腻腻的感觉。任谁,也是不肯轻易错过的。
都说喝了腊八粥,新的一年便会顺遂,会诸事“粥”全,这是附着在“粥”上面的美好寓意。而我们心里真正在意的,是由“粥”蒸腾出的家之温度与所爱之人的暖意......
粥本是寻常之物,却以它的清简朴素,抚慰着我们的身心,温暖着寻常的生活。那些能将一碗寻常粥熬得有滋有味的人,一定也是可爱且懂得生活的人。
腊八面
“腊八面”是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的地方传统面食,在陕西省关中一些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面条寓意着长长久久,而腊八面的独特风味,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腊八蒜
在华北地区,人们有在腊八节这天腌制腊八蒜的习俗。将去皮的大蒜瓣放入醋中,密封后放置在一个较冷的地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泡在醋中的大蒜会逐渐变成绿色,最终呈现出类似翡翠的颜色,因此得名“腊八蒜”。蒜代表了勇猛、力量和独立。腌制腊八蒜的过程,也是人们寄托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祝福的方式。
二、腊八节的传说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为流传的是关于朱元璋的传说。
相传元末明初时,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其二:相传释迦牟尼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便舍弃王位,出家修道。释迦牟尼每日仅食一麻一米,苦修六年却一无所获。农历十二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为了清醒头脑,下河沐浴,却因身体羸弱,无力上岸,幸得牧女苏耶妲(意为善生)所救,并给了他一碗用米、粟等熬的粥,释迦牟尼吃后精力充沛,在菩提树下顿悟。因此直到现在佛门弟子仍将粥视为良药,寺庙每年在腊八这天以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
三、腊八节的饮食诗词
《腊八粥》
(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腊日》
(晋)陶渊明
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都曾以腊八节和腊八粥为题材创作诗篇,表达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些诗词不仅展示了古人的文采,更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四、结语
腊八节不仅包含了古代先民对来年农业丰收的殷切期盼和对祖先、神灵的感恩与敬畏,还表达了社会民众对家庭美满的渴望,对多子多福的追求,以及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协调等。腊八节不仅是年节到来的标识,更曾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隆重的节日,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的积淀,展现了许多优秀的道德观念,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在腊八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不忘初心,感恩先人,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愿你在品尝腊八粥、蒜、面的美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共同为美好的明天祈福,迎接新的一年!